古人说过:再有才华的人一旦犯了色戒,前途将越走越不顺,最终导致人生的失败,色字头上一把刀,很多人却去舔刃尝血。

分享3个心理学戒色知识:

01.警惕“错误愿望综合症”不立FLAG

在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时,人们通常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,立一个Flag。

然而事实证明,绝大多数情况下,立下flag那一刻,你就已经输掉了。

我们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这种行为:

立flag时,会加深“我能达成目标的幻觉”,

在不知不觉中,把“定下目标”和“完成目标”画上等号。

对此,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家用了“错误愿望综合症”来形容此类人。

所谓错误愿望综合征症即:错把改变心情当成改变自我。

在立flag的时候,有时大脑多巴胺量的分泌跟看片时分泌量差不多,同时flag立完那一刻,多巴胺会迅速回落,也就导致大部分人立完flag之后就想放松,就想玩。

而这类行为的触发有往往和“道德许可效应”有密切关系。

所谓道德许可效应:道德许可是个诡异的陷阱,当我们行善之后,会自我感觉良好,从而在潜意识中允许自己犯错和作恶。“

这非常可怕。对于一些企图靠行善放生来戒色的同学,我劝你收手吧。

不然也许你会陷入道德许可的怪圈。

在一开始你行善之后,确实能感觉一身正气,自我感觉良好。可当瘾头上来,在“道德许可效应”下,你不但不会觉得念头上脑是一件恐怖的事情,相反你还会纵容它慢慢腐蚀你的理性,最后导致破戒。

同时,道德许可效应还发生在你立完flag之后。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很简单:由于立完flag,你对自己有了一种“我原来这么优秀”的错觉,所以会更加放任自己通过直觉偏好来做决策,最终导致失败。


02.用对方法,距离目标更近一步

Ps:上文所指的flag通常是那种需要花一两年以上才能实现的大目标,而后面我们所讲诉的则是短期目标,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反馈的目标。望读者预知。

A. 保持健康

在Emily Balcetis 的视觉研究当中,她以运动目标为研究对象讨论了“健康会不会影响一个人对目标的难度判断”实验过程不再赘述,得到的结论是:“更健康的人,会觉得目标更容易达到,运动量更小。”

B. 聚焦目标

Emily Balcetis 继续实验,将实验人员分为两组:

  1. 聚焦奖赏组的被告知他们只能专注于终点线,并聚焦于此,聚光点周围一切都应该是模糊的,无法辨识的。
  2. 自然对照组的则被告知达成目标的同时还可以看看周围风景,注意旁人的目光。

实验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。

道理都懂,可现实生活中,绝大多数人不都是那个自然对照组的吗?在达成目标的路上,不停地关注身边不重要的事情,被新闻娱乐资讯吸引,所作所为又十分在意旁人的目光,你亏待过程,结果自然会亏待你。

我倒是建议你把《阿甘正传》多看几遍,我知道你看过,甚至你会觉得这个太鸡汤了。恕我直言,说这部电影鸡汤的,至今还没有看懂这部电影,至今也还是个键盘侠。

C. 建立奖赏机制

截止2020年4月9日,还有人认为多看讲危害的文章就能戒掉。事实上,在我没有接触心理学戒色之前,我也是这样认为的:把后果想得更加严重,自己就能更有动力坚持,自然也就成功了呀。虽然决定我们能否坚持下去的,除开目标本身的难度,还有后果严不严重的问题。例如戒色吧里面就有为鞭策我们坚持戒色的“危害专栏”,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夸大后果的嫌疑。

我们为此设计了一个单选题:

你将来完全ED的可能性有多大?

A. 戒色吧过来人说:再这样放纵下去,完全ED的概率是90%。

B. 根据统计结果,50岁以上人群,ED的概率是52%。

结果在我们意料之中:80%的人选择了B。比起恐惧,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好听的话。

这是因为,人天生会回避负面,恐惧的信息。例如你在戒色吧发现“放纵10年,我竟然得了神经症。”你会找到更多放纵10年以上的人来做对比,希望得到一个自己想看见的答案。

我们得出结论:得知危害并不能以此鞭策自己,因为人们总是设法逃避。

所以,我们提倡你建立一个积极的反馈。比起未来的惩罚,人们总是更喜欢当下的奖励。

于其要求自己戒200天,戒不到就拿500元出来捐款。不如要求自己,完成3天,7天,15天,30天等小目标时,有梯度地把500元用于奖励自己。

当然,有时物质奖励并不显得十分诱人,如果有同伴的激励或者长辈的监督,你会更加容易达成目标。在心理学里,我们把监督人归类为:“社会支持”。这就好像你要做某件事情,你的老师,家人给了你物质+精神双重鼓励,你会做得更加出色。

而这里面得社会监督,又分为两种类型:

  1. 社会约束(如果我没做到,ta会很失望,ta一定认为我是个没用的人
  2. 社会激励(ta非常支持我,即使我犯了小错误也是能被接受的,因为ta希望我变得更好)

这样一写出来,你就会发现,我们其实更加喜欢第二种社会监督模式。而这种模式在戒色圈是十分缺失的。并不是说我们这个圈子缺少相互搀扶,一同前进的伙伴,而是缺少一个认真传播科学,小心谨慎求知却又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主心骨。

当然,我们有这样一个圈子存在,想要加入,可以私信我。

最后,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心理学戒色知识,加站长微信  4849099     领取以下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