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者一定要学会谦卑,这是保住戒色状态、不断扩大戒色战果的关键德行!谦卑的反义词是傲慢,一个骄傲自满的人肯定会破戒,这是无数案例所揭示的真理。有些人进入了戒色稳定期,他就骄傲起来了,以为自己戒掉了,以为自己成功了,连戒色文章也不看了,警惕性越来越差,又开始看擦边内容,最后就破戒了。

骄傲者扼杀了自己的进步空间,骄兵必败!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。

下面讲一则历史典故。

周襄王二十四年,秦国带着军队攻打郑国,军队经过了周天子所管辖的京畿北门。当时,王孙满恰好看到秦国军队路过北门,他就对周襄王说,秦国的军队会打败仗,受到上天的罪罚。周天子听了很惊讶,问王孙满为何看到秦国的军队路过,就能下这样的断言。

王孙满说:“因为经过周天子之处应当行礼,这是尊重天子。可是秦国军队经过的时候,只是摘头盔了,却没有脱甲,走了几步之后马上又跳上了车。可见这些士兵只是敷衍应付,并不是诚心行礼,对周天子并不是真正恭敬,轻狂傲慢。而且这样做的人很多,占军队大部分,足有三百辆战车。”

王孙满接着分析:“秦国军队非常轻狂又骄傲。轻狂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难以做到深谋远虑,做好万全的准备。而且轻狂则会轻率,傲慢则会无礼,人一旦无礼,做什么事都会随便散漫。整个军队就是这样轻率而不慎重,态度散漫随便,军队以这样的态度去打仗应战,面对危险,那必败无疑。”

果然,秦国不仅打郑国没有打成,还在回来时在晋国边境被晋国打得落花流水,三名大将都被俘获。

这就是《易经》中所说的“满招损”。王孙满根据经典,通过观察军队作风,就能够看到其战败的结果。可见古人熟读圣贤书,其观察也审慎细微,通过观察分析便能预测到发展趋势和未来结局。

我们看了这个故事后,也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进行深刻的反省。我们的言行举止给自己带来的是吉祥,还是凶祸,自己应该心中有数。“谦受益”,能够听取别人的教诲建议,保持谦虚谨慎,便能得到最大的益处,即古语所云:“谦则受教有地,而取善无穷。”

修善为王——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!

戒色后要修善培养德行,培养正能量,修善也是积福,修善增福寿。戒色要断除意恶,多发善念做善事,做一个正大光明的善人,培养利他心、责任感、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,做一个内心光明崇高的戒者。

修善积德才能改命,古语云“贤达之人能安命也”,意思是说只有贤德良善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命运,从容处世。

《太上感应篇》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,被誉为“古今第一善书”。上至朝廷,下至民间,刊印传播者众多,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。旨在劝善,简称《感应篇》,太上曰: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;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所谓善人,人皆敬之,天道佑之,福禄随之,众邪远之,神灵卫之,所作必成,神仙可冀。欲求天仙者,当立一千三百善。欲求地仙者,当立三百善。

人有一善,百神俱泰;人有十善,司命储算;人有百善,东华著名;人有千善,福及七祖,死归为仙;万善既备,玉符下迎,千神来朝,白日升天。 

古人修善意识极强,出了很多名垂千古的大善人,古人的保精意识也极强,这两个意识是现代人所缺乏的,这正是我们要向古人学习的地方。

钱氏家族,何以一门走出七院士?

一门出了七院士,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了。其中的因果,可以从钱家办的“怀海义庄”说起。据记载,当初七房桥钱氏一族有多人经商后获得成功,于是这些钱氏族人共同出资创办“怀海义庄”。根据宗谱传记,已有七百多年历史。怀海义庄的宗旨是“救灾周急、恤孤矜寡、排忧解难”。可以看出它秉承了钱氏始祖——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缪的家训——利在一身勿谋也,利在天下必谋之。

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,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。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经常举办施粥、施粮的义举,这些义举当时帮助了很多族人,获得帮助的族人也不时捐钱捐物给义庄,于是乎义庄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大,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拥护。

“怀海义庄”的这些义举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,整整持续了七百年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怀海义庄前有一条河流,名为流啸傲,相传为吴泰伯所开凿,“怀海义庄”创建后,这条河改为放生官河,河中平日不准捕鱼,平日里官河中只能放生,每逢农历初一、月半,各地百姓买了活鱼虾到此焚香放生,以此缅怀泰伯开凿啸傲泾,恩泽乡里,造福百姓。 

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此言也验证了因果的真实不虚,到了近代,七房桥钱家一下走出了七位院士,由国学大师钱穆领头,后面为力学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钱伟长,环境工程专家钱易,物理学家钱临照,工程力学家钱令希,经济学家钱俊瑞,生物化学家邹承鲁。其中,钱穆和钱伟长伟叔侄,钱穆和钱易为父女,钱临照和钱令希为兄弟。